【7月愛滋月報-電影院】《每分120拍》(120 Beats Per Minute)

劇情設定為90年代早期,當時愛滋病(AIDS)仍肆虐帶走無數生命,「愛滋平權聯盟」(AIDS Coalition to Unleash Power,簡稱為ACT UP)巴黎分會的運動份子群起對抗社會的漠視, 控訴社會及政府的歧視、大型製藥公司壟斷科技研發的成果,更帶頭教導民眾如何防護。故事由一位團體非感染者新成員Nathan,以及一位積極投入社會運動的激進份子,同時為感染者的Sean展開。

CHUNG

第70屆的坎城影展甫於五月底落幕,由法國導演羅賓坎皮略(Robin Campillo)編導的《每分120拍》(120 Beats Per Minute)囊括評審團大獎(Grand Pix)、同志金棕櫚獎(Queer Palm)、法蘭索瓦·夏萊獎(François Chalais Prize)以及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FIPRESCI Prize)。


劇情設定為90年代早期,當時愛滋病(AIDS)仍肆虐帶走無數生命,「愛滋平權聯盟」(AIDS Coalition to Unleash Power,簡稱為ACT UP)巴黎分會的運動份子群起對抗社會的漠視, 控訴社會及政府的歧視、大型製藥公司壟斷科技研發的成果,更帶頭教導民眾如何防護。故事由一位團體非感染者新成員Nathan,以及一位積極投入社會運動的激進份子,同時為感染者的Sean展開。(註1)

AIDS於1981年開始受到注意,而在1982年正式被命名,1983年致病病毒於法國辨認出,次年美國得出同樣結果,並於1986年統一稱之為HIV(人類免疫不全病毒)。新興傳染病總是讓人類感到卑微而恐慌,且由於感染者多為男男間性行為者,因此在同志圈內造成風雲變色的浩劫,除了原本性傾向的不見容於社會,在其時更加上疾病的肆虐以及標籤歧視,同志圈內人心惶惶,如同玩俄羅斯輪盤般地過著的生活。

「愛滋平權聯盟」(AIDS Coalition to Unleash Power,ACT UP)於1987年三月成立在紐約,至今恰恰是三十年。進入其網站,中央斗大ACT UP的右方寫著30th anniversary,其下則橫著小小的we’re not celebrating(我們沒有要慶祝)。

ACT UP的成員多樣且無政黨色彩,加入的方式非常簡單,只要參與開會或者任何活動便可成為其一份子。他們全是自願志工,沒有受薪職員。成立的原因之一,網站中寫著,是所有的健康、政府研究、以及醫療機構、醫師、製藥商等被認為「AIDS專家」的人們,幾乎掌握了關乎AIDS群體的所有權利。ACT UP必須昭示社會感染者的存在、觀感以及其對世界切身經驗的「真實知識」對於愛滋防治至為重要,不容忽視。『我們就是專家!』

800px-thumbnail
在納粹集中營內,粉紅的倒三角被用來標註同性戀者。「沉默=死亡」。(註2)

他們目標挑戰(1)所有不正當集資的AIDS研究、健康照護或者居所提供;(2)阻礙重要衛教資訊傳播,如安全性行為、安全針具等;以及(3)所有助長歧視的人們。

main Joseph F. Major AP9006250121-thumb-615x300-70771.jpg
(註3)

並戲稱FDA為 Federal Death Administration (聯邦死亡組織)。指明當新興傳染病如AIDS興起時,新的實驗性療法就是一種治療,而人人都有接受治療的權力。高穿T恤(WE DIE, THEY DO NOTHING! 我們正在死亡,而他們毫無動作!),訴求「消費者」的安全、有效以及快速的使用權,應勝過製藥商的利潤考量;要求FDA加速藥物審核、停止明顯會傷害感染者的臨床試驗(如安慰劑測試)、確保接受治療的對象不分種族男女性傾向或地位、提供醫療補助與保險,並且支持而非阻礙整個群體正在努力的事—活下去。此舉成功改變了FDA對HIV臨床藥物測試,並加速了審核時間,也更加重視感染者的聲音。

此外,也透過行動增加了AIDS的定義,讓女性感染者的伺機性感染被納入診斷範圍內。更在1989年12月,因天主教廷公開反對校園內安全性教育、保險套發放,以及對同性戀傾向和墮胎權的意見,闖入教堂、中斷彌撒、躺在教堂中走道以示抗議。雖引來許多爭議,但也讓天主教的宗教政治形態不再神聖不可侵犯。

導演Robin Campillo表示在90年代他也是ACT UP的一份子,甚至曾為逝去的男友整裝4。透過此片,導演希望展現以身體力行,貫徹意念言語為運動的實現。雖然片中的運動在當時確實取得了某種程度的成功以及影響,但導演也表示,當時的運動軌跡並無法成為今日之指引,此片並非是為了給觀影者任何建議。「我不知道該如何讓現代的人們關心或參與社會運動」,Robin Campillo說,也許人們需要的不只是一個理由或原因,而是必須親自目睹體驗生命的掙扎-如同愛滋運動者們,真正是用生命在戰。(註5)

Image_8207816.jpg
電影劇照

近期性別議題在臺灣社會曝光度越來越高,也引起各界不同意見的爭辯。宗教界洪力的反對意見、社會對於性別平等教育的解放質疑、以及對於疾病謬誤認知的聳言散佈,都是一波一波持續發生著的事件。從80年代的美國到今天的臺灣,彷彿戰役正要開始。對於非優勢族群來說,確實每一分權利都得靠著爭取而來。藝術一直以來都是反映社會的媒介之一,而闖在邊界前鋒流著血的激烈社會運動者,也是推動權利拓展的勇者。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尊重並珍惜權利,為不平等而發聲,因為沉默就等於死亡。


BO

圖片來源:

  1. http://www.imdb.com/title/tt6135348/
  2.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CT_UP
  3. https://www.theatlantic.com/health/archive/2011/12/before-occupy-how-aids-activists-seized-control-of-the-fda-in-1988/249302/
  4. http://www.advocate.com/arts-entertainment/2017/5/28/aids-activism-movie-120-beats-minute-honored-prestigious-award-cannes
  5. http://www.hollywoodreporter.com/news/cannes-120-beats-minute-director-says-i-was-an-act-up-militant-1005789

相關議題延伸閱讀

小額捐款

支持我們寫下,愛滋平權的下一個故事

您可以透過結帳時,告知收銀人員,發票愛心碼「987」或透過小額捐款的方式,支持感染誌繼續讓更多愛滋故事被社會看見。

捐款支持

2 則留言

  1. 最近一連串不相關的網路分享,又把我的注意力帶到愛滋議題上;先是陳彥霖youtube回應賴清德,然後在line群看到朋友推薦HBO拍攝的A Normal Heart(2014年製作),在closing credit 看到眼熟的名字 Larry Kramer,劇本作者及知名的愛滋爭權鬥士,也就是Act Up的發起人,從而勾起我去重溫當年事態的發展,在youtube多看了一些L. Kramer 和 Act Up的過去。。。然後又碰到你們這個送票活動。

    首先感謝作者A為了介紹《每分120拍》,對故事背景收集了很豐富的資訊 。。。剛巧也是三十年前的初秋,因為被災情掃到把我帶到紐約,親身經歷了那個愛滋最黑暗的年代,就容許我倚老賣老,在這裡作一點補充。

    首先,把 Act Up 翻譯成 「愛滋平權聯盟」,實在不夠給力。因為 Act Up 在整個愛滋救亡奮鬥史中有著翻天覆地的貢獻,所以幫他們 “正名”就容許我考究一點。

    其實在他們官網有交代得很清楚,是先有 Act Up 這個名號才把全名的用字給堆砌起來(AIDS Coalition to Unleash Power),所以它的中文譯名要抓到 Act Up 的精神意念比完整翻譯出全名的英文用字來得重要。首先,Act Up 完全沒有平權的意念,它是在絕望中激發出憤怒,憤怒中激發能量(unleash power),匯集這股能量奮起,對體制發動控訴和抗爭的一個自救行動。

    他們絕對不是要求平權,不是說體制怎樣應付其他病災,愛滋病就要比照辦理。他們是更徹底的檢討和撻伐整個體制(包括政府,醫療機構和藥廠)的僵化,官僚,冷漠,怠惰,和各種不合時宜的災變對策(或是缺乏對策)。 他們要的是比status quo多更多,不單是滿于平權。

    Act Up 不單有號召“災民”和夥伴們自發奮起行動的意思,也是督促體制有所作為 (action),而這個詞在日常用語中也有搗蛋作怪的意思。所以,把名字翻譯為「愛滋救亡激進陣線」會比較忠於他們的精神。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支持我們

小額捐款或發票愛心碼
累積更多愛滋故事

您可以透過結帳時,告知收銀人員,發票愛心碼「987」或透過小額捐款的方式,支持感染誌繼續讓更多愛滋故事被社會看見。

閱讀更多

相關內容

#挺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