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下來之後的我們《叛徒馬密可能的回憶錄》

因為家人遺留下來的日記,女主角均凡決心開始尋找,劇中曾收留愛滋感染者的《甘馬之家》當年解散的真相。2017年,《叛徒馬密可能的回憶錄》在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首演,創下開售即完售的驚人紀錄。劇作家簡莉穎耗時兩年,深入臺灣愛滋社群,對青壯世代進行詳盡的田野調查,寫出對愛滋議題深度探討與關懷。將於三月於TIFA臺灣國際藝術節,躍上國家戲劇院大舞台。這齣戲呈現劇場空間的巧妙轉換,劇組精心調整了舞台的詮釋與設計方式,使舞台與演出內容的緊密度大幅提升,讓觀眾歎為觀止。

因為家人遺留下來的日記,女主角均凡決心開始尋找,劇中曾收留愛滋感染者的《甘馬之家》當年解散的真相。2017年,《叛徒馬密可能的回憶錄》在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首演,創下開售即完售的驚人紀錄。劇作家簡莉穎耗時兩年,深入臺灣愛滋社群,對青壯世代進行詳盡的田野調查,寫出對愛滋議題深度探討與關懷。將於三月於TIFA臺灣國際藝術節,躍上國家戲劇院大舞台。這齣戲呈現劇場空間的巧妙轉換,劇組精心調整了舞台的詮釋與設計方式,使舞台與演出內容的緊密度大幅提升,讓觀眾歎為觀止。

在舞台上,談論與愛滋病毒共存的—「我們」

過去談論「愛滋」的戲劇作品,多數專注於九零年代前,雞尾酒療法尚未發明前,感染者社群爭取藥權以及生存等議題。九零年代後期,雞尾酒療法問世並不斷改進,抗愛滋病毒藥物,使愛滋感染者可以免於死亡的追趕,但這些藥物也開始日日陪伴愛滋感染者,成為愛滋感染者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叛徒馬密可能的回憶錄」正是在探討在90年代後,與愛滋共存之人生活的片段。

照片由《兩廳院提供》

活下來後的日子,是需要被談論的

劇作家簡莉穎表示:「這齣戲有需要被演出,愛滋這個議題是需要被談論的,關於在臺灣劇場,出現臺灣自己的故事,跟自己的敘事是必要的。」直至今日的STR,Single Tablet Regimen,單錠三合一複方藥物,經由每天一顆的藥物,增加愛滋感染者的服藥順從性,透過穩定服藥,將愛滋感染者體內病毒量降至於零,達到將傳染風險降至最低的狀態。但治療方法的改良,並未帶動洗去整個台灣社會,長期對於愛滋感染者及受影響人群的汙名與標籤,近年來更屢次成為受攻擊的目標。

不只論述歧視與汙名,亦論述「病人」好與壞之間的社會標準

因為長期存在於社會中對於愛滋的標籤與汙名,社會對於愛滋感染者的歧視與誤解,仍舊難以撼動,連帶地使得愛滋感染者面臨易受侵權的困境,直至現在,都尚未獲得良好的解決,如醫療、就業乃至安養等方面,都仍頻繁發生。《叛徒馬密可能的回憶錄》不僅只論述了歧視,更嘗試在藝術層次討論,像是社會對愛滋感染者的雙重道德標準,「戴套與不戴套」以及「藥與不藥」等……,觀眾不禁得去思考,這些宛如粉筆畫下,隨抹即去的社會道德界線,「好」與「壞」的區隔是否真實且應該存在?

重新思考界線,最需要被改變的是感染者以外的人們

當我們以愛滋感染者身分,向簡莉穎提問「那些關於愛滋的大小事,你覺得是需要被改變的?」,他則回應:「最需要被改變的會是所謂正常人看待感染者的方式,需要被改變的是感染者以外的人」。《叛徒馬密可能的回憶錄》從藝術出發,將會衝擊觀眾對於愛滋議題的知識與情感的既定想法,感染誌邀請大家一起欣賞這部作品,重新思考「界線」該在哪裡。

撰稿人:陳威圻


製作團隊名單

  • 劇作家 │ 簡莉穎
  • 導演 │ 許哲彬
  • 製作人 │ 蘇志鵬
  • 構作顧問 │ 李銘宸
  • 助理導演|陳煜典
  • 舞台設計 │ 李柏霖
  • 影像設計 │ 王正源
  • 燈光設計 │ 徐子涵
  • 服裝設計 │ 李育昇
  • 音樂設計 │ 柯智豪
  • 聲響設計 │ 洪伊俊
  • 演員 │ 王世緯、王安琪、王肇陽、余佩真、竺定誼、林子恆、林家麒、高若珊、曾歆雁、楊迦恩、廖威迪、廖原慶、鄧名佑……等。
  • 舞台監督 | 張仲平
  • 導演助理|潘品丰
  • 執行製作 | 吳可雲
  • 攝影|秦大悲

相關議題延伸閱讀

小額捐款

支持我們寫下,愛滋平權的下一個故事

您可以透過結帳時,告知收銀人員,發票愛心碼「987」或透過小額捐款的方式,支持感染誌繼續讓更多愛滋故事被社會看見。

捐款支持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支持我們

小額捐款或發票愛心碼
累積更多愛滋故事

您可以透過結帳時,告知收銀人員,發票愛心碼「987」或透過小額捐款的方式,支持感染誌繼續讓更多愛滋故事被社會看見。

閱讀更多

相關內容

#挺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