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心障礙正義可重建年長愛滋感染者服務的工作方法
美國愛滋大會 USCHA 2025 有一場引人深思的工作坊,由Long COVID Justice 的Gabriel San Emeterio主講。他把焦點放在「身心障礙正義(Disability Justice)」與愛滋照護的交會處,提醒我們:要把正義從口號化為流程,關鍵不是說得多漂亮,而是怎麼做。Gabriel 的出發點很直接:以受影響者為中心,尤其是最被影響、最容易被忽略的族群……
愛滋慢病化後,愛滋感染者的老化及長期照護議題逐漸浮現。無論是資源的獲取現況困境、社群想法及應對策略、歧視與汙名的影響,與多元的未來可能性,與我們一起從不同的視角看見愛滋感染者的老化及長期照護議題。


美國愛滋大會 USCHA 2025 有一場引人深思的工作坊,由Long COVID Justice 的Gabriel San Emeterio主講。他把焦點放在「身心障礙正義(Disability Justice)」與愛滋照護的交會處,提醒我們:要把正義從口號化為流程,關鍵不是說得多漂亮,而是怎麼做。Gabriel 的出發點很直接:以受影響者為中心,尤其是最被影響、最容易被忽略的族群……

本文來自美國愛滋大會USCHA 2025 現場觀察,彙整The AIDS Institute倡議與政府事務經理Nick Armstrong的分享。本文聚焦高齡與愛滋交會處的倡議實務,特別關注如何在美國國會、州議會與行政部門的決策流程中,將社群經驗轉化為政策與預算上的具體改變,以及台灣有何可以借鏡……

在今年 USCHA 2025 的一場工作坊,Chicago House 提出一個有趣的照護模式:「在地安老(Aging in Place)」,先把人「安在家裡」,再把服務「放進家裡」。這套支持型住房模型(Supportive Housing Model)不是多蓋一棟樓,而是讓居住空間成為整合醫療、社福與同儕支持的樞紐;換句話說,先有穩定的居住與日常生活,再居住的場所結合照護服務……

本文來自美國愛滋大會USCHA 2025現場觀察,彙整自兩位美國實務工作者會議分享:美國加州舊金山的舊金山愛滋基金會(San Francisco AIDS Foundation, SFAF)高齡服務主任 Vince Crisostomo,以及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 HIV Care Directions 計畫主任 Erica TeKampe。兩位分別從都會型一站式整合與服務銜接的脈絡出發,提出在倡議、資源配置、服務模式與實務斷點上的共通觀察……

在這個計畫中,我們分別訪談了八位不同年齡層的愛滋感染者,從27歲到57歲,跨度三十年。我們集結了不同年齡、生理性別、性傾向受訪者的想法,揉合在這篇文章中,以不同性別或年齡的三人對話形式,呈現愛滋感染者社群對於老化與長照的想像與感受……

隨著愛滋治療藥物的進步,以及藥物可及性的提升,全世界有愈來愈多的愛滋感染者步入中年與老年。這些中年與老年感染者面對什麼新的生理上、心理上與社會上的挑戰?他們需要什麼樣的長期照顧資源?本文藉由爬梳國際學術期刊以及國外相關組織撰寫的指引與聲明,深入看見愛滋長照的國際觀點與經驗。
我是最後一哩路嘛,愛滋情理法跟當代臺灣社會,我不知道大家理解中的愛滋最後一哩路是什麼?可是我從小到大,在我很早的時候發現我喜歡男生這件事情的時候,我就覺得說我長大一定會得愛滋死掉。對。為什麼呢?因為那時候電影裡面就是黑死病啊,不管是整人專家啦或者是那種更早的香港電影都會出現這樣的情景,所以我小時候都覺得說我長大後一定會得愛滋死掉,我就很認真地研究愛滋、了解愛滋。
他們其實已經達到94-93-95,很可怕,而且這是2016年的數字。也就是說現在也不知道多少了。(指簡報)最左邊確診的數字是94。那我們就會想說阿姆斯特丹是怎麼辦到這件事情的?他們的分享聽起來也沒有那麼神奇啦,做的東西其實大家也都知道該怎麼做。
雖然台灣從過去到現在歷經多次感染者權益的法律、政策修訂,但是不足仍然存在著,仍有許多可以努力改進的面向。我們嘗試在那夜找出不同的聲音,也希望帶著當天參與和現在正在閱讀此篇記錄的你,理解到制定這些政策的社會脈絡以及修法缺失之下的真實故事。
2018年01月26日晚上──「有心咖啡」我們開始「幹」愛滋感染者的生存現況,從「醫療藥物」、「法律權益」、「社會汙名」與「NGO與社群」開始,從與談感染者小偉的親身視角規劃了題目的方向,談起臺灣感染者可能都會有的疑問與關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