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化汙名是什麼?從黑娃娃與白娃娃看起|愛滋汙名觀察日記 EP01
關於「汙名」與「歧視」之間有什麼差別?我們常常掛在嘴邊,想要破除汙名,究竟是什麼呢?而汙名又可能是怎麼產生的?從資深愛滋美少女『春美』的角度看起,看見汙名被個體內化的過程;並從 愛滋權促會 奕頎的分享中,聽見2017年愛滋汙名歧視調查訪談中,真實發生在愛滋感染者身上的故事。
關於「汙名」與「歧視」之間有什麼差別?我們常常掛在嘴邊,想要破除汙名,究竟是什麼呢?而汙名又可能是怎麼產生的?從資深愛滋美少女『春美』的角度看起,看見汙名被個體內化的過程;並從 愛滋權促會 奕頎的分享中,聽見2017年愛滋汙名歧視調查訪談中,真實發生在愛滋感染者身上的故事。
那日我們跟黃醫師(Benny)聊到,關於當前愛滋條例第21條的規範,Benny認為21條,一直以來都有蠻大討論空間。關於U=U部分,從Benny的觀察中,也可以發現我們仍需要花更多的力氣與時間,讓更多的朋友開始熟悉U=U的新知,慢慢建立社會與社群對於U=U知識的信任。
對於娛樂藥物與愛滋抗病毒藥物交互作用議題,有哪些是我們需要關注的?在醫病溝通裡,那些在診間裡不敢說的議題,也許對愛滋治療也有所影響。
關於長期服用愛滋藥物的腎臟負擔議題,讓李禎祥與霖霖的醫病對話,讓你能夠更輕鬆的了解。
#HIVStoryMEDIA #日常2 #愛滋治療醫病對話
愛滋感染者透過長期每日的服藥,維持健康並降低傳染給他人的風險,跟著我們一起深入長期服藥,可能導致的心血管與體型轉變議題,瞭解治療過程中,我們應如何照顧自身心血管與體態維持議題。
與談者:杜漢祥 醫師 & 廖家德 醫師 & 蛋蛋 & 阿嘎
#HIVStoryMEDIA #日常2 #愛滋治療醫病對話
隨著愛滋治療的進步,感染者透過穩定治療服藥,可達 #測不到等於不具傳染力 的狀態。與我們一起,從過去的愛滋治療經驗,看見U=U的現在,並思考醫學實證,對愛滋感染者服藥與生活的影響。
與「林宜君 醫師」和「酷里濕」,
一起深入「U=U」的醫病對話。
#HIVStoryMEDIA #日常2 #愛滋治療醫病對話
台灣監所五大秘密大公開!如果我們認為把犯錯的人關起來、剝奪其自由仍然不夠、必須承受在獄中惡劣的對待,那麼我們剝奪的可能已經不只是受刑人的「人權」。你對監所的印象?去牢裡吃免錢飯,港片監獄風雲周潤發,很喜歡唱綠島小夜曲…
在尚無雲端藥歷的年代,健保IC卡註是否要註記愛滋,總是在愛滋感染者是否進行醫療告知時,被各界大量的討論。本文從2011年臺大醫院愛滋器捐事件作為引文,整理當時正反方意見,交叉比對相關意見,並延伸至雲端藥歷執行的現在,在雲端藥歷愛滋用藥全都露狀況之下,感染者就醫的困境與問題。
2009年在亞太愛滋會議上聽到大會主席梁智.蘇西洛開幕說:「我們正在處理的不只是一種病毒,而是我們的家庭、朋友、鄰居、同事。雖然我們努力殺死病毒,但我們必須注意保護與維護人的尊嚴」,是我作為愛滋社工的服務信念與工作準則,而2010年維也納世界愛滋大會喊出的「治療,就是最好的預防」(treatment as prevention),便是我作為愛滋人權倡議與社會對話的最佳立足點。
請閉上眼睛,問問自己:「在疾病面前,我們學到了什麼?」
在這一波新冠肺炎的危機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陳時中部長公開表示:「沒有人想要生病、想被檢疫、隔離。若社會對他們標籤化,說真話只會變得更困難。唯有選擇說真話,防疫才更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