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滋報導

檢索

一起看見愛滋

面對愛滋的一百種方法:羅一鈞 /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副署長

謝謝我們陳委員教授,也謝謝今天有這麼多年輕朋友願意在這邊討論愛滋。想說十年前⋯⋯我應該進入愛滋界應該是十五年,從我離開醫學院去非洲當外交替代役開始算的話,應該是十五年喔。十年前如果在台灣開這樣的研討會大概不會看到什麼年輕朋友,大概會看到的就是醫護人員或者是社工。所以現在我覺得十年在台灣,我自己從一個跟大家差不多年紀到現在四十歲,可以感覺到我們是一個有很大轉變的過程。怎樣的轉變呢?愛滋感染者或是我們所謂的關鍵族群,事實上我覺得有一個很明顯的empowerment的過程,我們中文叫做「賦權」。那什麼叫做

面對愛滋的一百種方法:王銘董 / 愛滋感染者社群代表

大家好,我叫做小馬。我想先感謝感染誌的蛋蛋邀請我來跟大家說我的故事。

首先我想說我想要分享的原因是,去年十月的時候我連續發高燒大概三到五天左右然後住進加護病房,燒了快40度,燒了兩個禮拜都下不來。後來我從普通病房進入加護病房反覆兩次,我就思考說:嗯⋯⋯那時候其實我的精神其實不是很好,生命很委靡,對生命已經沒有了求生的慾望,我甚至想要一死了之。可是後來回到普通病房,我就想如果我活了下來,我是不是應該要做些什麼?如果上天讓我活了下來,我應該有些事情要說有些事情要做。所以我那天就說如果我活了下來順利出院的話,我就要跟大家分享我的故事。

現+發聲:從愛滋感染者生存現況談起 (1)

雖然台灣從過去到現在歷經多次感染者權益的法律、政策修訂,但是不足仍然存在著,仍有許多可以努力改進的面向。我們嘗試在那夜找出不同的聲音,也希望帶著當天參與和現在正在閱讀此篇記錄的你,理解到制定這些政策的社會脈絡以及修法缺失之下的真實故事。

2018年01月26日晚上──「有心咖啡」我們開始「幹」愛滋感染者的生存現況,從「醫療藥物」、「法律權益」、「社會汙名」與「NGO與社群」開始,從與談感染者小偉的親身視角規劃了題目的方向,談起臺灣感染者可能都會有的疑問與關心。

【關於貧窮與愛滋:謝謝願意睜開眼看見愛滋的每個人】

關於愛滋與貧窮之間的關係,其實感染者本來不應該是「貧窮的」,但在社會過去不斷的漠視與污名化之下,臺灣愛滋感染者的生活是「貧窮的」,許多臺灣愛滋感染者在就醫時需要擔心會不會遭到拒絕、進入新的伴侶關係時要擔心身份曝光會遭到放棄、就業時會不會遭到歧視失去機會、就學時需要擔心校方會因愛滋身份造成就學的權益侵害……,這些疼痛是無助且焦慮的,更是貧窮與困乏的,這就是我們今天站出來擺攤的原因,因為我們知道每一次的現身都會改變社會中願意聆聽,與跟我們同樣珍視每一個存在的你們。

blank
blank

#挺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