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滋治療

檢索

一起看見愛滋

【HIV感染者疾病小百科】HIV與高血脂的大小事

台灣愛滋病學會理事長洪健清醫師表示,造成高血脂與遺傳體質與飲食生活習慣有關。現代人多有工作忙碌、運動太少的問題,若飲食不忌口、攝取太多含糖飲料、油炸、高糖、高澱粉的食物,都可能導致血脂過高和血糖過高等代謝疾病,長期沒有控制下,導致升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臨床上所指的高血脂,可能代表的是三酸甘油酯的升高,或者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壞膽固醇)升高,或者三酸甘油酯與總膽固醇都會上升。後者總膽固醇升高,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和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高度相關。臨床上觀察,約3-4成感染者有血脂過高的問題…

【HIV感染者疾病小百科】HIV感染者與慢性疾病的距離

高齡化時代來臨,根據國健署最新「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調查報告」統計台灣54歲以上民眾77.1%至少罹患一種慢性病。之前一份針對HIV感染者的研究也發現,50歲以上的HIV感染者有慢性疾病的風險明顯較50歲以下感染者高。台中榮民總醫院感染科林詩萍醫師表示…

一樣,不一樣|作者:阿吉

睡夢中驚醒,也許是因為惡夢,更也許是聽見了那急促緊湊音節的起床號,有時亦會在深夜裡突然驚醒,彷彿聽到了起床號的喇叭聲,直到看到窗外隔著囚欄的夜色依舊深暗,才恍然,還未到起床的時間,驚醒自己的,也許是雞尾酒的副作用或是壓力產生的夢魘吧…

【HIV感染者疾病小百科】後疫情時代HIV感染者須知

3年來,大部分的民眾生活受到Covid-19疫情嚴重影響,全台已經累積超過一千萬例確診案例,雖然目前趨向與病毒共存的後疫情時代,但病毒仍持續變異,在我們逐漸脫下口罩,恢復國際交流的現在,有哪些事情是值得我們關注的?HIV感染者又該如何自主照護?

「愛」上另一個自己|作者:布萊恩

坐下後,醫生很明白且直接的和我說,你的愛滋檢測結果為「陽性反應」,當下我的反應卻超乎了我的想像,我沒有驚恐、沒有難過、沒有害怕,所有的負面情緒都沒有,有的只有平靜,靜到似乎整個空間的空氣都凝結,時間也暫停了…

You play, you pay.

於是,母親發現了一張紙條。就是印著紅字體 HIV postive的那張檢驗報告單。「今天,我進去你房間,看到你桌上那張檢驗單了。你現在身體還好嗎?」母親啜泣的說。「我⋯沒事啊。短時間裡死不了的。」我擠出笑容,一派輕鬆的回應。「那病⋯真的無法治好嗎?我上網查了一下,他們說的是真的嗎?如果我早點關心你,或許就不會這樣了。」母親又開始潸然淚下。

U=U了 然後呢?活得更好、更健康是下一個目標

U=U就足夠了嗎?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黃崧溪醫師、權促會秘書長林宜慧與我們都有病社團創辦人謝采倪,從多方觀點分析當今HIV治療與環境現況,並探討U=U之後,我們仍需要持續關注的健康、人權與愛滋發聲。

愛滋友善牙醫在哪裡?|觀察日記

愛滋感染者看牙醫時,經常遭遇到拒絕或差別對待,面對社會環境對於愛滋的不了解與污名,我們有那些方向可以努力讓醫療環境能夠更平等?本集節目由 愛滋權促會 林太太與 HI Dr.V 成員 游醫師(牙醫師),來談談目前他們正努力的方向,並深入分享更多「當愛滋與牙醫相遇的故事」。 跟著我們一起看下去,並且找到未來持續邁向零歧視的方向。

blank
blank

#挺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