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感染者疾病小百科】HIV感染者與慢性疾病的距離

高齡化時代來臨,根據國健署最新「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調查報告」統計台灣54歲以上民眾77.1%至少罹患一種慢性病。之前一份針對HIV感染者的研究也發現,50歲以上的HIV感染者有慢性疾病的風險明顯較50歲以下感染者高。台中榮民總醫院感染科林詩萍醫師表示...

高齡化時代來臨,根據國健署最新「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調查報告」統計台灣54歲以上民眾77.1%至少罹患一種慢性病1。之前一份針對HIV感染者的研究也發現,50歲以上的HIV感染者有慢性疾病的風險明顯較50歲以下感染者高。台中榮民總醫院感染科林詩萍醫師表示,年紀增長、不良生活習慣,均是造成慢性病的原因。感染者常見的慢性病包含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與心臟病等,且感染者因為身體處在長期慢性發炎的狀態,或在服用HIV抗病毒藥物,通常與同年齡的非感染者相比,有這些慢性共病的風險又較高一些,所以感染者必須及早養成健康生活型態,避免疾病上身。

遵守健康餐盤原則 健康飲食不發福

林詩萍醫師表示, HIV感染者若有定期在感染科追蹤,通常每3個月都會確認一次體重、血壓,4-6個月會抽血檢查確認血脂肪,若數值與前一次相比有變化就會與感染者討論,先透過調整飲食及運動看看是否能改善症狀。而感染者的三餐飲食建議,林詩萍醫師也特別推薦參考「健康餐盤」原則:1/2蔬果、1/4澱粉、1/4蛋白質,幫助健康減重不挨餓;此外也要注意含糖飲料攝取。林詩萍醫師分享一位感染者初發病時因治療卡波西氏肉瘤瘦了20公斤,後來隨健康狀況恢復,人也逐漸發福,體重上升30公斤,BMI>35且血脂肪也偏高。後來透過戒含糖飲料,連拿鐵也改成黑咖啡,搭配游泳以及健康飲食,成功瘦身,各種血液檢查的紅字也恢復正常。

blank

慢性肝炎莫輕忽 透過藥物積極治療避免肝癌上身

除了常見的代謝性疾病以外,有的感染者可能會同時患有慢性B型肝炎或C型肝炎,也需要積極治療以免進展成肝硬化或肝癌。林詩萍醫師分享,針對罹患有慢性B型肝炎的感染者,在藥物的選擇上,可選擇同時治療B型肝炎病毒與抗愛滋病毒的藥物;而針對沒有B肝抗體的感染者,則建議補打疫苗以預防日後B型肝炎病毒感染。此外,慢性C肝也可透過口服治療藥物,徹底根治C肝病毒,但C肝會有反覆感染的風險,尤其是梅毒易合併C肝感染,因此要特別注意保護好自己,性行為需全程使用保險套。

與感染科團隊合作 穩定控制慢性病

有的感染者因為工作的關係,生活型態不容易調整,可能就會需要藥物幫忙改善慢性疾病。多數感染者在感染科團隊的協助下,都可以順利控制慢性疾病,而無需另外到他科就診。一方面,感染科醫師最為清楚哪些藥物可能會與抗愛滋病毒藥物產生交互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幫感染者省下轉介到他科就診的時間與費用。另外,許多感染者會抗拒還要多吃一顆藥物;對此林詩萍醫師分享,除了向感染者說明服藥很安全外,最重要的是幫助他們設定「控制目標」,當感染者看見數值的改變就會更有信心繼續用藥控制慢性病。同時,「我也告訴病友們,我自己也有在服用跟他們一樣的慢性疾病藥物,通常他們接受度就比較高」。

註解1: 民國一百零八年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調查成果報告

相關議題延伸閱讀

小額捐款

支持我們寫下,愛滋平權的下一個故事

您可以透過結帳時,告知收銀人員,發票愛心碼「987」或透過小額捐款的方式,支持感染誌繼續讓更多愛滋故事被社會看見。

捐款支持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支持我們
blank

小額捐款或發票愛心碼
累積更多愛滋故事

您可以透過結帳時,告知收銀人員,發票愛心碼「987」或透過小額捐款的方式,支持感染誌繼續讓更多愛滋故事被社會看見。

#挺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