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裝
我直覺的回覆:「沒有啊,你的身體健康會比一般人差,而且有可能會被醫生拒診。」講完後我才意識到,這些話和我包包上別的 U=U 徽章有點衝突。這個徽章是我的表演道具,它透露著我的故事,也隱瞞了我的故事……
測不到病毒等於不具傳染力(Undetectable=Untransmittable):愛滋感染者在接受治療後,血液中測不到病毒量且穩定達6個月以上時,就能100%預防經由性行為傳染給他人。
醫學與科學的新知出現,其實也對於愛滋感染者的生活,有非常直接的影響。臺灣當前的法令(2021/06/22),對愛滋感染者的性有一定程度的限制。《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傳染防治及感染者權益保障條例 》第二十一條規範,明知自己為感染者,隱瞞而與他人進行危險性行為或有共用針具、稀釋液或容器等之施打行為,致傳染於人者,處五年以上十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明知自己為感染者,而供血或以器官、組織、體液或細胞提供移植或他人使用,致傳染於人者,亦同。但第十一條第二項但書所定情形,不罰。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危險性行為之範圍,由中央主管機關參照世界衛生組織相關規定訂之。
測不到等於不具傳染力的醫學實證,對於愛滋感染者的生活造成了哪些影響?又對未來修法的路途,造成了哪些關鍵的影響?跟著我們一起從報導與故事中,看見臺灣正在展開的U=U倡議,並反思這些有那些問題仍應注意。
我直覺的回覆:「沒有啊,你的身體健康會比一般人差,而且有可能會被醫生拒診。」講完後我才意識到,這些話和我包包上別的 U=U 徽章有點衝突。這個徽章是我的表演道具,它透露著我的故事,也隱瞞了我的故事……
隨著愛滋治療的進步,感染者透過穩定治療服藥,可達 #測不到等於不具傳染力 的狀態。與我們一起,從過去的愛滋治療經驗,看見U=U的現在,並思考醫學實證,對愛滋感染者服藥與生活的影響。
與「林宜君 醫師」和「酷里濕」,
一起深入「U=U」的醫病對話。
#HIVStoryMEDIA #日常2 #愛滋治療醫病對話
2009年在亞太愛滋會議上聽到大會主席梁智.蘇西洛開幕說:「我們正在處理的不只是一種病毒,而是我們的家庭、朋友、鄰居、同事。雖然我們努力殺死病毒,但我們必須注意保護與維護人的尊嚴」,是我作為愛滋社工的服務信念與工作準則,而2010年維也納世界愛滋大會喊出的「治療,就是最好的預防」(treatment as prevention),便是我作為愛滋人權倡議與社會對話的最佳立足點。
原來生病還不是最悲慘的事,服藥快三年的時間,有時根本忘記自己是感染者,而這身分在我的日常是很少被提起,除了回診、拿藥、看牙醫、演講或是喝太多飲料的時候,會被同事提起我以後會得糖尿病之外,常常是無感覺吃藥、吞下、扒一口飯,一邊工作著。
2019年『國人愛滋認知調查』網路問卷調查發現,近9成有性經驗的民眾自認了解愛滋病/愛滋病毒,但卻僅有0.2%的人有正確認知,平均認知分數只有58分1!民眾對疾病的知識不足,不僅加深誤解,錯誤觀念也恐成防疫的漏洞。為提升民眾對愛滋病的正確認知,台灣愛滋病學會、台灣愛滋病護理學會與11個非政府組織首度合作,共同推出全台首款愛滋聯名公益月曆,以及舉辦愛滋公益月曆聯合勸募活動,攜手消弭歧視,打造疾病平權社會。
那一年,阿猴生了一場大病,在送醫治療後,才發現自己正處於愛滋發病的狀態,那時因發病感染了許多種不同的疾病。走過愛滋發病艱辛的治療歷程,慢慢地恢復到如今健康的狀態。透過這篇訪談,我們一起來了解,阿猴在這一連串「治療」與「面對愛滋」的過程當中,他的感受想法與獲得是什麼
愛滋的治療目前主要透過藥物控制病毒,降低感染者體內病毒量,讓感染者健康狀況得以維持與常人無異。隨著醫藥科學的進展,感染者所服用的藥物也從一天多顆多次服用,轉換為一天只需服用一次的STR(Single-Tablet Regimens)藥物,讓服藥更為輕鬆。
除了藥物進展以外,維持愛滋治療更重要的一環,就是「醫病溝通」是否良好。良好的醫病溝通在治療過程中,能夠使感染者反應服藥歷程中,所遭遇到的問題,並與醫師一同找到解決方案。但我們知道,有些話總是不好說出口。這一次感染誌邀請台大醫師盤松青,走出診間,由感染者阿克向醫師提問,在生活與治療之間,你「沒問出口」的問題。
又一次我們大吵後,我們共同約嗨狀況下,充滿嫉妒又想玩的心情,矛盾的難受,當下的激動情緒我打了電話給母親,請她前來當時我們一起工作的咖啡店,前男友在遠方看著,母親正坐在我對面,聽著我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謝謝她給予我這人身,成為她的兒子,這段時間始終沒放棄我,依然對我付出的心情表達,聽著聽著她和我一起流淚。
我還記得某天平日下午的時候,我媽跟我姊很急促地敲打我的房門(那天我睡在家裡),一打開房門,看到我媽哭得唏哩嘩啦、老淚縱恆,近乎是可以當紅牌孝女白琴的那種:「兒子啊!!! 我們家只有你一個寶貝兒子,媽媽真的不希望你怎麼樣,你也千萬不可以怎麼樣啊!啊~」。